

回望2024 聚力“八个新突破” 西安交出新答卷
2025-03-26 15:20:09 来源:西安日报 字体: 默认 大 超大
城市景色美如画。(资料图片)
长安区聂河养老院开展特色活动,丰富老年人生活。 (资料图片)
过去一年,西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深化拓展“三个年”活动,着力推进“八个新突破”重点工作,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,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。
2024年工作回顾
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
牢牢把握追赶超越、西部示范重大使命,推动西安城市加快转型发展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、发展动能升级转换。
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
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6%,净增1307.02亿元,总量达到13317.78亿元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.3%、实现1002.37亿元。
积极推动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
推动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,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向科技产业驱动转变,推动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,城市性质、功能定位和发展愿景更加明晰。
坚持贯彻人民城市理念
完成教育、交通出行、医疗服务等10个方面30件为民实事。76个保交楼任务清零,342个保回迁项目开工、153个项目建成交付、30.43万群众回迁。
市图书馆、规划馆、科技馆、青少年活动中心、人民体育场、红旗铁路公园等工程建成开放,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.9%、6.9%。
看亮点
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6%
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.9%、6.9%
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6家、总数达到2115家
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.56%
地铁8号环线、10号线、5号线一期东段、6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运营
改造老旧小区158个
建设公共停车位1.5万个
组建21个高中城乡学校共同体
实现三级甲等医院10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
8个方面工作为幸福生活增色添彩
稳增长 谋发展
经济运行回升向好
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60.86亿元,完成工业投资1000.93亿元,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7.5%。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电池、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14.3%、61.4%和36.7%。
规上工业总产值9692.78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5%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5.08亿元,增长2.2%。全年接待游客3.06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3760亿元,分别增长10.3%和12.3%。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6家、总数达到2115家,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655家、总数达到5304家,新增“五上”单位2919家、总数达到1.29万家。
严保护 强整治
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
修复秦岭北麓生态1.62万公顷,治理河道岸堤463公里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1天、较上年增加13天。全市重点河流6个国考断面、4个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考核要求。
防风险 守底线
安全基础更加稳固
政府债务余额净减少421.6亿元。实施城镇燃气安全等11个领域专项整治。建立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“五项机制”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“双下降”。
抓创新 促转化
科技产业共融互促
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、总数达到30家。先进阿秒激光设施、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开工。
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.56%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30.96亿元、增长9.3%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1.27件、增长14.9%,技术合同成交额4500亿元、增长15.3%。获批知识产权“双示范”城市,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0项、居全国第二,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8位。
组织大飞机、XR电影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产业促进活动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家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增至22家,新增光子芯片、稀有金属材料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转方式 精治理
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
机场T5航站楼落成,西延、西康、西十高铁和西安东站等重大高铁工程加快推进,地铁8号环线、10号线、5号线一期东段、6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运营。绕城高速扩能改造、城市环线临潼经高陵至机场段、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等高快速路项目获批建设。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南北轴线、二环路等108条城市道路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智慧化改造,城区通行效率提升15%左右。
改造老旧小区158个,建设公共停车位1.5万个。排查燃气、供热、排水等五类管网2.3万公里,建成投用变电站20座,城市电网供电能力达到1600万千瓦。搭建“地下一张网”“地面一张图”数字耦合平台。整理可盘活利用“五类用地”39.2万亩。
促改革 扩开放
发展潜力和活力有效释放
全面完成市以下机构改革任务,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完成整合优化,推动开发区优化完善“管委会+公司”运行管理体制。完成16户市属国企混改,23家企业退出融资平台实现市场化转型。整合优化城市管理、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保护、文化市场、交通运输、农业、应急管理7支执法队伍。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管理,探索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营互补协调有效方式。实施营商环境“小切口”改革,推出27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主题服务,58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。
落实中国-中亚西安峰会成果,中国-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运行。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成投用,实现“枢纽对枢纽”升级。中欧班列(西安)开行4985列、增长25.1%,开行量、货运量、重箱率稳居全国第一。
办实事 增福祉
民生改善可感可及
组建21个高中城乡学校共同体,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、新增学位2.3万个。实现三级甲等医院10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,建成卫星医院27个。
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,建成三级养老服务设施90个、养老床位数达到6.8万张,高陵、周至老年助餐工作入选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。新增托育机构51家,全市托位数达5.45万个。
深入实施“千村示范、全域提升”工程,建成省级示范村90个、市级重点村402个。有效解决沿山区县12.09万群众季节性缺水和汉长安城遗址区13.3万群众用水问题。
改作风 强能力
政府效能不断提升
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,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。举办“西商·市长面对面”协商座谈会。416件人大代表建议、663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。
(本组稿件由记者 刘雪妮 采写)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