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“硬实力”澎湃新动能
2025-07-18 12:44:48 来源:陕西日报 字体: 默认 大 超大
董渺
科技创新,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技术路径和生产模式,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重构,培育“硬实力”、激发“新动能”。陕西在制造业、农业、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实践,充分印证了这一点。
科技创新之所以“新”,首先体现在生产模式上。传统制造业更多依赖人工操作和固定化流程,生产效率受限于人力与设备。而冠捷显示科技(咸阳)有限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搭建智能协同系统,8秒就能完成整机装配;汉中市南郑区工业母机生产线建设项目则通过核心技术突破,摆脱了高端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。这些新的生产模式,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也让“陕西制造”的出口版图扩展至30多个国家。
其次体现在对传统产业技术的革新。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设备,缩短新品种研发周期,油菜出油率最高达66%;杨凌“棚掌柜”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精准施肥、智能打药;富硒大米标准化生产后售价翻倍……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让农业生产从“经验驱动”全面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
再者体现在对发展理念的重塑上。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储能技术,将风电、光伏等不稳定能源转化为稳定电源,破除了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;安康将富硒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,2024年富硒食品规上工业产值达73.1亿元,形成“生态美、产业兴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种“含绿量”与“含金量”同步提升的发展模式,既守住了生态底线,又培育出绿色产业新增长点。
从生产模式的升级到产业内核的革新,再到发展理念的重塑,科技创新的“新”,最终凝结为实实在在的“硬实力”—— 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、产品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。这正是陕西经济持续迸发“新动能”的核心源泉。
推荐文章